本馆简介 本馆动态 开馆时间 部门介绍 入馆须知 办证须知 馆藏分布 地方文献 服务网点 地理位置
贵阳市图书馆为儿童福利院送去“特别的温情、特别的爱”
2008年12月14日

2008年12月14日上午9:30,100名年龄在7-15岁之间的青少年儿童,脸上带着疑惑、好奇、兴奋甚至还有些警觉和羞涩的面容,缓缓步入了一间大教室。在这里有一位特殊的老师,正带着慈爱的微笑等待着这群孩子的到来,他就是来自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处副处长、学院心理咨询室主任、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保健师李耀原先生。

当孩子们依次坐定后,李老师亲切地送上了一句问候:“今天大家的心情好吗?”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作出回答或反应。当李老师再次问道:“你们是不是不快乐?”时,只有寥寥无几且模糊不清的声音发出了“不快乐”的应答。当李老师再次问道:“你们是否恨自己的父母?”时,刚才沉默不语的孩子们却令人惊奇地异口同声地答道“是”!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这些孩子们都恨自己的父母呢?原来,这是一场由贵阳市图书馆与贵阳市儿童福利院共同主办的“育苗”系列心理讲座之“心理与健康”专题讲座。而这次听讲座的100名少年儿童都是来自贵阳市儿童福利院失去了父母关爱的“孤儿”们。 而这些孤儿们绝大多数都不是因为父母双亡而成为孤儿的,绝大多数则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无情抛弃的。他们的“父母”有些是未成年人、未婚先孕者、有些是在押服刑犯人、吸毒人员,还有一些是因孩子先天残疾而恨心甩手离去的“问心无愧”者。因为这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使得这些“孤儿”们的幼小心灵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他们在内心深处既渴望得到亲情的关爱,又特别憎恨抛弃自己的“父母”,这种矛盾的心情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撞击着、翻腾着、呐喊着、煎熬着。他们在脑海深处种下了本该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 的困惑、焦虑、迷茫、憎恨、失落、忧郁。虽然儿童福利院提供他们遮风避风的漂亮房子,香甜可口的美味食物,亲切可爱的护育老师。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仍就如奔腾不息的激流一样,很自然地发出: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了?我的爸爸是谁?妈妈你在哪里?的疑问和呼唤。

当贵阳市图书馆的负责人从一群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青年志愿者口中得知这一情况的时候,就主动、积极地和社会心理辅导者联系和贵阳市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联系,以一种公益事业单位的奉献情怀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理念,决定把心理辅导这种“特别的温情、特别的爱”送到儿童福利院去,送给那些失去“父母”关爱的“孤儿”们身边去。

李耀原老师得知这一活动开展的想法时,毅然地、自愿地站出来担当起这份特殊的公益重任。在这次讲座中,李老师完全打破了过去传统讲座的上面讲、下面听的传统模式,而是拿着话筒走进了孩子们中间,用闭着眼冥想自己的父母就在身边的形式,让孩子大声说出自己是快乐的、坚强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证明我们并不是孤独的,我们身边有相互关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以后会比自己的父母成功、有责任心。通过这种参与、互动的激发,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刚开始那些带有自卑、不自信、困惑和羞涩的孩子们,全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热情、大声、积极地参加到心理辅导的互动环节中来。他们不仅跟随着李老师做眼球运动操,还有几位同学大胆地走到讲台上为同学们做心理辅导的示范。当做到身体穴位按摩这个环节的时候,同学们被自己有趣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完全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那道紧闭的门终于打开了,笑容挂满他们青涩的小脸,笑声一浪高过一浪。

我们在场的成年人全被感动了,福利院的老师们眼睛湿润了,主办方工作人员提起的心也被这感人的场面融化了、温暖了…… 有哲人说过,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当我们用温润的爱,去亲抚那些需要爱、渴望爱的心灵时,我们自己也被爱所包围了。这次活动,主办方不仅仅是希望打开孤儿们那颗失去父母亲情的心扉,而是希望那些抛弃自己亲生子女的“父母”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犯下的过失承担责任,孩子永远是无辜的,如果良心未泯灭的话,请回到你们孩子的身边,他们正期盼着你们那怕是最简单的一个拥抱和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