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导学

国王的重赏

  印度有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达依尔,国王问他有何要求,这位宰相说:从棋盘第一格赏给一粒麦子、第二格二粒、第三格四粒,这样依次加倍直到第六十四格的麦粒,都赏给他。国王一听,认为区区赏金,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了。结果怎样呢?一袋麦子还没有计算到第二十格就完了,如果计算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出印度的全部麦子,也还不够。因为按照这位宰相的要求,需要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国王根本没有这种巨大数量的感性知识,不可能一下子直接觉察到这个数字,只有通过抽象的数字运算,才能把握到。
  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知识点拨
  

  一、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可见,现象与本质、规律是有严格区别的,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有 助于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因此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正确的感性认识是有用的,但正确的理性认识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马克思恩格斯与《资本论》

  第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只有具备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感性认识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人们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就是参加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的过程,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思考过程,也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与联系

  1、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第二,现象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和规律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二者的联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第二,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第三,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有助于对本质的认识,现象是入门的向导,认识事物的本质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

  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第一,从内容上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第二,从认识的形式和特点看,感性认识是以感知、知觉、表象等具体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的形式间接反映事物。

  第三,从它们在认识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因此,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一个质的飞跃,即认识过程 的第一次飞跃。

  2、联系: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是直接经验的结果。因此,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外表、现象,只有理性认识才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是对事物 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因此,坚持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五、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1、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只是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并未结束。

  2、人们还需要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认识目的,也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完善和发展。因此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伟大。

  3、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再到实践的若干次反复和提高,当认识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才算结束了。

  六、人们的认识需要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因而,认识总是要发展的。  


  疑难解惑:

  1.注意区分认识、真理、理论和科学理论

  在学习中有些同学容易将上述概念混为一谈,只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忽略它们之间的区别。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则是概念、原理、观点的系统化,是人们把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达到的思维成果。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其及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而形成的知识体系。认识、真理与理论、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系统化、体系化;认识、理论与真理、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得到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前者概念有正确性的东西,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后者比前者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从认识发展的观点上说,科学理论也需要发展。

  2.理性认识不都是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人们对事物的反映,而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既有如实的反映,也有歪曲的反映。所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在错误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只能产生错误的理性认识;在正确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正确的理性认识(也可能产生错误的理性认识)。要想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一是要占有大量可靠真实的感性材料;二是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由此得来的理性认识也必然是不正确性的。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具有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可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前提下,理性认识才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巩固提高

  1、我国有个“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太阳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97年全国高考)甲乙两人看到池塘里漂浮的树叶,两人正为树叶是否随着波浪走而争论不休。物理老师说:树叶好像跟着波浪走,实际上树叶还是停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上的东西出现上下起伏。因为波浪传到的地方,水在发生振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的。上述事实说明

  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

  B.现象有真象和假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C.感觉是不可靠的,没有用的

  D.现象与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