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拨

    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

    要全面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人民群众”通常指在历史上未留下姓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未打下明显的个人意志、印记的人们,这主要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

    第二,对“人民群众”的界定。它有着量的规定性,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它有着质的规定性,即一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第三,“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即它所包含的内容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对于人民群众的具体含义要做历史的分析。如:在阶级社会,人民群众指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各基本阶级和同盟力量。在无阶级社会指的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民众。

    第四,“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范畴的内容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从事精神生产的知识分子,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应从以下三点理解。

    第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要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等生存资料。因此,人们必须从事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若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根本无从进行其他一切活动,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这其中劳动群众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创造物质财富,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直接承担者。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生产技能和改进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及整个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进步。因此,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物质财富却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一,人民群众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就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还要具备仪器设备等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物质手段。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段,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

    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产生精神财富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成为了形成精神财富的认识动力。如自然科学,它是在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实践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的课题,不断推动自然科学向前发展。

    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们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发明创造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知识分子的创造活动。他们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中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在于他们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劳动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且还在于正确集中和总结了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一切科学文化创作的宝库,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第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首先,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是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

香港发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特别邮票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工匠毕昇发明的。南宋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就是个平凡的劳动妇女。可见,劳动群众在创造物质成果的过程中凝结了大量的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财富。

    其次,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劳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它们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于民间流传的音乐、舞蹈,那更是劳动群众的直接创造。如“盲人阿炳”那样的民间音乐家和“泥人张”那样的民间艺术家。

    我国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是群众性的活动?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导致旧制度的灭亡和新制度的产生。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变革必须通过革命阶级同反动阶级的斗争,通过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革命来实现。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劳动人民自己起来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在社会变革时期、在革命的暴风骤雨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以社会主人和历史创造者的气概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创造力量。

爬雪山,过草地

    第二,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通过进行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的“大包干”的改革就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后来在全国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就大大巩固和完善了我国农村的集体主义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正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革、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这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之,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以及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都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只有人民群众的活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并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二、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1.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就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包括丰富的内容,主要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斗争。

   (1)要相信群众

    首先,要相信群众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从地位上讲,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从作用上看,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因而必须相信群众。

    第二,是人民群众的特点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无比的智慧,相信群众,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其次,怎样相信人民群众:要做到有事同群众商量,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

    (2)依靠群众

    首先,要依靠群众有三点原因。

    第一,从国家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是亿万群众的共同事业,当然必须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来完成。

    第二,从集体讲,一切工作只有坚持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依靠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依靠他们的辛勤劳动才能完成。

    第三,从个人讲,个人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个人要完成任务也要依靠群众的协作。

    明确了为什么要依靠群众,就要做到“一切依靠群众”,就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肯定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历史事实证明,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发展社会生产力,靠的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虽然,人民群众在历史的长河中未留下姓名,但却是他们创造了几千年的文明史,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得到了彻底的解放,成了社会的主人,这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但是,由于他们受着自身素质和活动范围的局限,他们对自己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对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往往是不明确、不深刻的。因此,就需要党的领导者不断提高群众的认识和觉悟。使他们自觉行动起来,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3)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首先,明确这样做的三点原因。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来讲,只有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理解和支持。

    第二,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这个关系上讲,也要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第三,从个人的行为讲,只有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时,才能得到群众的赞扬和爱戴。

    共产党从它成立的那天起,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做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这样做的。例如,1998年的抗洪抢险的战斗中,是党员高呼“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个口号,就是一面旗帜”“这里最危险,共产党员顶上去”“共产党员跟我来”等等,有许许多多的党员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涌现出像高建成、李向群、吴良珠等一大批抗洪英雄,创造了伟大的抗洪精神,谱写了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新诗篇。

    以上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相信群众是前提,依靠群众是手段,为人民利益奋斗是目的。只有相信群众才能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奋斗。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青年学生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的原因

    (1)是青年学生的特点决定的。

    青年学生的特点有三个表现:第一,长期在学校生活,对社会了解不够深入,有时对未来生活茫然不知所措;第二,思想上往往有片面性、理想化、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第三,有些人还有轻视工农群众的思想,社会对其评价是“眼高手低”,这些特点决定了只有与工农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

    3.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的要求

    (1)把读书和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也就是把学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青年学生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就是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此,青年学生应与广大工农群众多接触,不断增长才干,将来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2)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在“情、理、行”三个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转变。

    “情”即对人民群众的事业有热爱感,对工农群众有亲近感,对群众疾苦有同情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

    “理”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标准。为人要正直,做事要认真。

    “行”就是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做工农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为工农群众服务。

    (3)社会上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青年学生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学校内的各种实践活动,为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辟了广阔天地。

    总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领导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青年学生要走与实践相结合、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在“情、理、行”三方面,要进行彻底的转变,做工农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为他们服务。

    三、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从世界观意义上说,就是为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1)认识世界的含义

    认识世界是指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2)改造世界的内容

    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2.改造客观世界

    (1)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容:客观世界是相对于主观世界而言的,客观世界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因而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2)改造自然界的含义:就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属性和规律,变革自然界的原始形态,使自然界发生和谐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人工形态和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如采矿、伐林、种植、铸造等等。

    (3)改造人类社会的含义:就是要通过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不合理体制,改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使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不断进步。如: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等等。

    (4)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改造自然的活动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改造社会的活动也推动着改造自然的活动向纵深发展。

    3.改造主观世界

    (1)改造主观世界包括的内容:“三个改造”,即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所谓改造思想主要是指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人的主观世界中,世界观和人生观占有核心地位,人的其他精神要素都受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因此,改造主观世界首先指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虽然世界观、人生观人人都有,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因此,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一切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努力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方面。

    人的主观世界不仅反映了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信念、信仰、价值观念、理想追求,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思想情操、道德风尚和劳动态度等。以上这些对个人的实践发生直接的影响。改造主观世界就是要在学习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同时,培养和树立共产主义的信仰,陶冶共产主义的思想情操,形成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等。只有这样,人的内心世界才能是健康的、充实的,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也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3)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

    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也是主观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造主观世界还要求学习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科学水平和劳动技能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它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指导原则。各门具体科学既包含着科学知识又渗透着具体思维方法,我们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特别是在我国加人世贸组织的今天,在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于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中的局部环节要进行彻底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使我们的思维方法适合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要求。

    (4)改造主观世界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建设物质文明和建设精神文明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

    


    4.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的统一,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这应当是我们追求的世界观境界。人们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为社会服务,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这应当是我们追求的人生境界。

    总之,实践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认识起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是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为社会做出贡献,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典型例题

  1.(1999年广东高考题)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参加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关系的正确理解。题中重视“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是正确的,因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积极投身实践,不仅能获得新的知识,还能丰富和发展原有的知识。而题中观点忽视“读有字的书”则是不正确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亲自实践,而书本知识是前人和他人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必须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答案:(l)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强调“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积极投身于实践,既能直接获取新的知识,又能扩展和深化已有的知识,这是正确的。
    ②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通过事事亲身实践,去获取知识,“读有字的书”,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能尽快掌握前人和他人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轻视“读有字的书”是错误的。

    2.安徽农大、西北农大几位大学毕业生立志务农,献身农业,他们从 1996年开始,在上海海丰农场创业,承包千亩滩涂,在盐碱地上栽桃树。他们采用嫁接法取代买树苗,自己动手育苗 2万多株,成活率 85%以上。根据所学理论精心研制成果树高效杀菌剂——石硫合剂,保护桃树使之茁壮成长。从育苗、嫁接、修枝、疏果、打药、摘收,样样农活自己动手,为了摘收好的桃果供应市场,他们在果园中播简易棚,吃住在果林中。

    2000年,千亩果园喜结初桃,亩(1亩= 0.067公顷)产1000 公斤左右。形美、色佳、质优的油桃“08”深受消费者欢迎。

    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和拓宽市场,2001年他们又规划起新的蓝图:扩大果国面积,增加品种,打出品牌,争取更大的效益。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这几位大学毕业生是怎样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2)青年学生应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人生价值等有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看材料,注意这几位大学毕业生做了哪些事,这些事又是怎样做成功的。成功的原因,一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二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这样,回答(l),就能有理有据地讲清怎样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回答(2),就能具体阐述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答案:(l)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亲自参加实践。他们立志务农,农场创业。从青苗到摘收,样样农活自己动手。②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他们采用嫁接法,运用所学理论研制农药,保护桃树。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艰苦创业。他们承包千亩滩涂,在盐碱地上栽桃树,精心研制农药,吃住在果林中。

    (2)①要像这几位大学生那样,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艰苦奋斗,锻炼成才、为社会积极贡献。②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实现人生价值。     

延伸阅读

感动中国——李春燕

    李春燕是今年《南风窗》评选的年度公益人物。2005年因积极抢救一个从出生到死亡只有八小时的婴儿被在当地的志愿者发现,公布在网上引起关注。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到是啥原因。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医疗的保障。李春燕 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他们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他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而李春燕也遇到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