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结构

二、例题分析
【例1】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
3.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C.荒漠化的防治D.河流的综合整治

【解析】
本题所选地区是目前我国的重点开发地区——西部,这是一道通过对文字和图像信息的认定考查热点的题目。西部自然条件的优越性与环境的脆弱性是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所在,因此本题侧重考查有关西部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其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内容,题目难度不大,不要求识记,而是通过对题干文字信息的获取,和对图像的认定进行解题。   
解答此组选择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文字信息,明确此题涉及的地区位置,同时要仔细判读示意图,特别是第一、二两道小题,必须通过图上信息的认定完成。第1小题通过读图和图中的图例可知,农业区位于山前地带,并有河流经过,山前河流冲积形成扇形相对平坦地区,称为冲积扇,所以正确答案是A。
第2小题,需要同学通过不同区域比较完成,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同学比较熟悉的区域,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水热和土壤条件都非常好,因此题目中的区域能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更有优势的条件,只能是太阳辐射强,另外由题目文字部分可知是我国西北地区,从图像信息可以看出此地区河流为季节性河流,这都说明此地区降水稀少的特点,从另一角度看,就是光照时间长,因此正确选项是B。由前面两个小题解答可知第3小题的答案,由于本地区处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因此面临国土整治的主要问题是荒漠化的防治问题,因此正确答案是C。   
通过解答此题,我们可以了解,在复习高中选修教材时应注意:  
(1)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结合。高中原理性知识往往依托初中区域知识展现,因此,复习时不能将高初中知识割裂开,学会运用高中原理知识分析解释初中区域地理的实际问题。 
(2)区域地理复习应注意掌握区域特征,并能够进行不同区域特征的比较,通过比较了解区域差异,总结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以及面临的问题。
(3)区域地理的复习与热点问题应紧密结合。热点问题通常是通过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呈现的,因此复习时,注意了解该区域与哪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这些热点问题应该运用哪些区域知识分析解答。
【答案】
1.A  2.B  3.C

【例2】
读图回答4~7题:

4.城市N以西的铁路线名称是
A.青藏铁路B.兰青铁路C.兰新铁路D.宝成铁路
5.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光照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热量
6.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 N 作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A.接近市场 B.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C.接近原料产地 D.交通运输方便
7.9月23日,某摄影爱好者在日落前1小时到达P点拍摄湖面落日景观,此时北京时间约是
A.17:00B.18:00C.17:20D.18:20

【解析】
本题通过提供图上信息,考查学生对热点问题分析处理的能力,题目关注西部开发中的重点工程,同时又突出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并将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较好的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地理计算能力。   
本题的第4、5小题必须通过读图,充分认定图上信息完成,图中所给的关键信息是青海湖,由此可推断城市N是西宁,因此第4小题的正确选项是A。第 5小题不要求学生判断M河的名称,而是根据文字和图上信息可以知道此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上,这里地形复杂,海拔高,热量条件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相差较大,因此只能在河谷地带发展农业,因此此题正确选项是D。根据所判断地区为我国西部高原区,这里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因此城市N发展毛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地,所以第6小题的正确选项是C。解答第7小题时,第一步明确P点的地方时,9月23日是秋分日,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 点,日落前1小时,应该是17点;第二步明确P点的经度,从图中信息可知,P点经度大约是100°E;第三步计算北京时间,由于北京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因此只要计算出120°E的地方时即可,120°E在 100°E的东侧,应该比100°E的时间早,根据1个经度相差4分钟可知,120°E与100°E相差80分钟,应该比17点过80分钟,即18点20分,因此正确选项是D。
关于各区域经济发展与其自然条件的关系,应该是区域复习的重点内容,复习时应注意:
(1)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高中原理性知识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
(3)了解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4)与该区域相关的热点问题有什么。   
本组题的最后一题给我们的启示是,高中原理性知识在区域地理中的应用是很好的学科内综合能力考查的方向,关于时区和地方时的计算问题,是高中地理中难度较大的知识,学生平时在复习时一定会遇到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计算题,但本题与常规的时区和地方时计算题不同,是通过区域图的形式,给出某地点的经度,据此要求计算,这种题型变式应该引起注意,在平常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仅做题是不够的,还应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点:
(1)确定已知地点的地方时——春秋分时各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均为6时和18时,如果是带有晨昏圈的地球日照图示,则晨线与地球赤道相交的点为6时,昏线与地球赤道相交的点为18时;如果图示显示经线正对太阳光线,说明此条经线为地方时12时;   
(2)确定已知地点和所求地点的经度,计算两个地点的经度差及时间差;   
(3)根据两个地点的经度,明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部还是西部,所求地点在东部时间早,用已知地方时与时差相加,如果在西部时间晚,用已知地方时减去时差。
【答案】
4.A 5.D 6.C 7.D

三、能力训练
(一)单选题
阅读下列气候资料,完成 1~3题:

1.该地
A.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B.属于半干旱地区
C.6月22日这一天黑夜长于广州D.12月22日这一天太阳高度低于广州

2.关于该地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大豆等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农作物一年一熟 D.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根据可以判断,该地的河流
A.含沙量巨大 B.冬季会出现断流现象
C.季节变化大 D.冬季多发生凌汛

我国某省四面临海,且完全位于热带地区。
4.根据资料可知此省是
A.云南省 B.台湾省 C.海南省 D.广东省

5.该省区是我国重要的
A.橡胶生产基地 B.柑橘生产基地 C.花生生产基地 D.油茶生产基地

6.该省的省会从夏至日到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A.由大→小 B.由大→小→大 C.由小→大 D.由小→大→小

(二)综合题
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判断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约为
A.50km B.110km C.160km D.300km

2.绘出图中ab 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3.判断甲、乙两图中表示ab 剖面所在地区的气候直方图是(甲、乙)图,并根据图示资料,分析ab剖面附近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4.另一幅直方图反映的是都江堰附近地区的气候资料,与ab剖面附近区域相比较,都江堰地区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在筑堰之前,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根据气温特点判别热量带,根据降水特点判别海陆位置,风向辅助判别季风。从年降水量和1月气温可以判断该地区在我国的北部半湿润季风区。
2.B 运用排除法进行判别,依据一月气温为-6℃判别其为暖温带。
3.C 从降水集中在6~8月可以判断
4.C 排除台湾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南部),故答案为海南岛
5.A 只有橡胶是热带植物
6.D 海口的纬度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二)综合题
1.B;
2.见图,六个控制点画对,表现出两个河谷即可;
3.甲图。有利条件:①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 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②暖温带,夏季气温较高。限制因素:③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④年降水量较小(约600mm),冬春季较干旱(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于60mm);
4.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全年气温0℃以上,热量条件好,降雨更为丰沛。对农业威胁较大的因素:夏季雨量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

四、拓展阅读

灾害意识与减灾意识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熟悉灾害的类型,掌握各类灾害的形成原因,了解防灾与减灾的基本方法及逐步树立灾害意识和减灾意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选材之一。  

1.寒潮是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气象灾害。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致使气温急剧地降低,造成农作物受冻减产;人体易患呼吸道及心肺器官的疾病;牲畜遭受威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东亚季风环流中高低压中心的水平气压梯度极大,冬季风异常强盛,急剧南下,范围可波及整个东亚的东部地区。目前,面对寒潮的影响,我们主要采取准确预报、人们减少外出、牲畜及时安排到避风处及农作物覆盖保温膜的减灾措施。  

2.凌汛的内容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减灾措施主要是空军派飞机轰炸形成冰坝的河段。  

3.台风是热带低压中心经过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及强热带风暴发展而生成的。其危害在于狂风暴雨所经地区形成洪涝灾害及风灾。但台风也给不临海省份带来了丰富的降水,有利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夏季的旱灾。防灾和减灾的措施有准确预报、禁止渔船出海、加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及加强海堤的防护。  

4.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它以影响面积大、受灾人口多、经济损失巨大而著称。我国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包括夏季降水总量变率很大、河流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及河床淤积,又包括人为侵占河道和湖泊;既包括现代因素,又包括历代自然和人文因素。主要防灾和减灾的措施有准确地进行天气预报和大江大河的汛情预报,加强河流上中游、特别是源头地区的植树造林和种草工程,疏通河道与退耕还湖。  

5.旱灾不仅在我北方春季发生,而且在江南地区每年的夏季也都会出现伏旱天气。这主要是与夏季风的雨带移动相关,当雨带北上迟于常年,华北地区常常出现春旱现象,江淮流域出现洪涝灾害;当雨带迅速北上,华北地区常常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出现伏旱现象。旱情的缓解一般是通过因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来实现。  

6.沙尘暴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频度越来越大的自然灾害,可影响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2002年春季的强沙尘暴已波及到了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甚至沙尘飞越太平洋抵达美国的西海岸地区。沙尘暴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出行与交通安全、卫生、大气质量状况及沙源区的土壤质量。其形成原因与多年来地表植被的破坏关系密切,因此,植树种草已是治理沙尘暴天气的主攻方向。  

上述自然灾害发生频度越来越高、涉及范围广、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加之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使我国的环境安全和灾害防御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议题,直接影响着综合国力的评价和国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