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改运动基本结束
  C.“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
  A.彭德怀  B.罗瑞卿  C.杨勇  D.杨得志
4.1952年冬,我国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时废除了:(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B.富农经济
  C.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D.农民土地制度
5.下列哪项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
  A.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在农村组织人民公社化运动
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7.“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共产党哪一次路线的内容:( )
  A.经济恢复时期总路线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经济调整时期总路线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刘少奇  D.周恩来
9.建国初期为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没收私人资本          B.赎买民族资本
  C.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  D.中央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
10.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
  ①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②镇压反革命,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势力
  ③进行抗美援朝运动,保卫国家安全
  ④解放全国领土,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机构,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下列哪些项目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 )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B.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C.建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D.青藏、新藏、康藏公路相继通车
12.1950年,我国发动的三大运动不包括:( )
  A.抗美援朝运动   B.整风运动
  C.镇压反革命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13.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14.造成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重要原因是:( )
  A.苏联撕毁中苏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B.我国连续3年自然灾害严重
  C.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15.首次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6.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最主要根源是:( )
  A.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B.把右派的性质定为敌我矛盾
  C.打击面过宽           D.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
17.下列对反右派斗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反右派斗争是必要的  B.反右派斗争严重地扩大
  C.反右派斗争是不必要的 D.反右派斗争产生严重影响
18.中央开始违反“八大”指导思想的事件是:( )
  A.整风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9.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的标志是:( )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20.中共八大指出的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C.发展重工业和发展轻工业的矛盾
  D.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1.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开展了:( )
  A.反右派斗争    B.反右倾斗争
  C.反击右倾翻案风  D.纠正“左”倾错误斗争
22.1960年,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
  A.调整 稳定 巩固 提高
  B.调整 改革 充实 提高
  C.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D.充实 调整 巩固 提高
23.在“文革”中开始“全面夺权”的标志是:( )
  A.《五一六通知》    B.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
  C.上海出现“一月革命” D.“二月逆流”
24.“文革”中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是:( )
  A.“一月革命”后  B.“文革”开始后
  C.“二月抗争”后  D.“九一三”事件后
25.“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出现最好局面是在:( )
  A.1966年  B.1971年  C.1973年  D.1975年
26.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的运动有:( )
  A.镇反运动  B.“四五”运动 C.土改运动  D.“五四”运动
27.“文化大革命”十年,国民经济损失约:( )
  A.1000亿  B.2000亿  C.500亿  D.5000亿
28.“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指:( )
  A.批判吴晗的《海瑞罢官》
  B. 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
  C.上海出现“一月革命”
  D.“九一三”事件
29.江青反革命集团在“文革”中提出的“批林批孔”运动的矛头是指向:( )
  A.邓小平  B.叶剑英  C.周恩来  D.陈毅
30.下列事件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其先后顺序是:( )
  ①二月抗争    ②四五运动
  ③“九一三”事件 ④上海“一月革命”
  A.④①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④②①③
31.1971年9月13日,林彪仓皇出逃是因为:( )
  A.林彪想当国家主席的阴谋败露
  B.林彪的反革命政变计划被粉碎
  C.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林彪一伙抛出“称天才”的资料,遭到批评
32.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时,纠正“左”倾错误作了不懈努力,主要有:( )
  ①解放、安排一批老干部  ②多次提出要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
  ③认真抓了工农业生产   ④为刘少奇进行平反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拨乱反正
3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是:( )
  A.阶级斗争  B.政权建设
  C.经济建设  D.思想建设
35.邓小平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36.文革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3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大”    B. 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38.下列哪一项成就不是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取得的:( )
  A.大亚湾核电站    B.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C.上海宝山钢铁公司  D.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39.下列各项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的表述的是:( )
  A.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B.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标志着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正式建立
  D.开始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新思想
40.1978年我国理论界进行了一次大讨论,其内容是:( )
  A.要不要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B.要不要坚持“两个凡是”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要不要平反冤假错案
4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的领域:( )
  A.农村  B.大中城市  C.经济特区  D.沿海开放城市
4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一个对外开放的格局,其推进过程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4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则是:( )
  A.扩大对外贸易  B.发展经济
  C.学习先进技术  D.平等互利
4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C.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D.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45.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46.中共十四大提出的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B.实现国民总产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
  C.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47.中国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
  A.反对殖民主义  B.反对霸权主义
  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
48.下列各项中,不适用“一国两制”原则的地方是:( )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沿海经济特区
49.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亚非国际会议上   B.日内瓦会议上
  C.1954年访问印度时  D.1972年与美国总统会谈时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
  A.70年代初  B.70年代末
  C.80年代初  D.80年代末
5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提出是在:( )
  A.1949年政协会议上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5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1953年朝鲜停战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2年中美会谈
53.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建国第一年,就与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B.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经济联系
54.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巨大外交成就表现为:( )
  A.促进了与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B.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关系
  D.促成印度问题的解决
55.下列各项,哪项完整地表述了我国爱国统一战线方针:(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长期共存,荣辱与共
5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C.少数民族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
57.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时间约是:( )
  A.新中国诞生后不久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不久
  C.“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
  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
58.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制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
  B.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决裂
  C.1949年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9.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周恩来
60.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我国核武器专家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袁隆平  D.邓稼先
61.中国科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是:( )
  A.华罗庚  B.李四光  C.郭沫若  D.钱学森
62.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B.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
  D.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的提出
63.建国以来第一个获得特等发明奖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李四光
(二)多项选择题
64.1957年,中国共产党整风的主要内容是:( )
  A.反对官僚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主观主义  D.反对党八股
65.1958年,毛泽东等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轻率地发动了:(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整风运动
66.违背中共“八大”精神的有:(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进行反右倾斗争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召开七千人会议
67.“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A.提出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以后
  B.具有“左倾” 冒进的倾向
  C.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愿望
  D.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68.所谓“二月逆流”是谭震林、陈毅等人在下列哪几个问题上与林彪、江青等人的斗争( )
  A.“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党的领导
  B.老干部该不该都打倒
  C.“四五”运动是不是反革命运动
  D.人民解放军要不要稳定
69.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他错误地估计国内和党内的形势,他认为:( )
  A.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混入革命队伍
  B.相当多单位的领导权已不在人民手里
  C.林彪、江青等人进行篡党夺权活动
  D.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70.“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一定成绩的原因是:( )
  A.“文革”仍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B.广大群众、干部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C.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全面整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执行
71.在“文革”期间,上海“一月革命”对全国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A.大串联扩展到全国各地
  B.各省市掀起夺权高潮
  C.各地生产受到严重冲击
  D.武斗事件普遍发生
72.“文革”期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针对“文革”中的问题所做的工作有:( )
  A.对各条战线进行全面整顿
  B.批判无政府主义
  C.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
  D.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73.爱国统一战线团结的对象:( )
  A.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所有海外华人及港澳同胞
74.下列各项哪些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
  A.《告台湾同胞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75.下列各项属邓小平创立的理论有:(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一国两制”
  C.四项基本原则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三)材料解析题(第1题11分,第2题5分,第3题5分,第4题5分,第5题8分,第6题4分,共38分)
1.阅读以下两表: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

项目 全国总产量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下降
工业生产   50%
农业生产   25%
1.1亿吨 27%
棉花 44.4万吨 49%
15.8万吨 83%
0.32亿吨 48%

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

项目 1949年产值 1952年产值 比1949年增长
工农业总产值 466亿元 810亿元 73.8%
国民收入 385亿元 589亿元 64.5%

请回答:
  ①根据该表提供的情况,新中国成立时的经济形势如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②1952年国民经济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①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何年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②从所列内容看该宪法的特点是什么?
  ③该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请回答:
  ①将引文中所分析的国内的主要矛盾用一句话作概括。
  ②这一分析是否正确?
  ③这种矛盾大量表现为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这类矛盾的方法是什么?
4.阅读下表所列的内容:

时间 粮食产量
1958年 4000亿斤
1959年 3400亿斤
1960年 2870亿斤
1961年 2950亿斤

请回答:
  ①从表中看出我国粮食产量几年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四人帮”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毛主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经批评过的“圣经上记载了的才是对的”。这种倾向依然存在,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
  ——引自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请回答:
  ①文中“禁区”是指什么错误观点?“精神枷锁”是指什么束缚?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③这一文发表后,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什么变化?
  ④这一变化有何深远意义
6.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请回答:
  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②实行这一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四)问答题(第1题10分,第2题10分,第3题8分,第4题9分,共37分)
1.建国初期共产党为巩固人民政权作了哪些斗争?


2.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3.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上犯了哪些错误?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有何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C 5.D 6.C 7.B 8.C 9.C 10.B ll.B 12.B 13.C 14.D 15.B 16.A 17.C 18.D 19.A 20.D 21.B 22.C 23.C 24.D 25.D 26.B 27.D 28.A 29.C 30.A 31.B 32.D 33.B 34.C 35.D 36.A 37.C 38.D 39.C 40.C 41.A 42.A 43.D 44.A 45.B 46.A 47.D 48.D 49.C 50.A 51.B 52.B 53. C 54.C 55.B 56.D 57.D 58.C 59.B 60.D 61.C 62.A 63.B
(二)多项选择题
64.ABC 65.BC 66.ABC 67.ABCD 68.ABD 69.ABD 70.BC 71.BCD 72.ABC 73.ABC 74.ACD 75.ABC
(三)材料解析题
1.①经济形势:全国解放前夕,国民政府的财政经济已全面崩溃,新中国成立时,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工农业生产萎缩。(2分)
  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大肆搜刮和战争的严重破坏。(3分)
  ②变化: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1分)
  原因:国家为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和斗争,主要有: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土地改革,调整工商业,节约财政支出,领导人民发展工农业生产等。(5分)
2.①这部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1分)
  ②这部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2分)
  ③这部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2分)
3.①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分)
  ②正确。(1分)
  ③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正确解决的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2分)
4.①可看出从1959年开始,粮食产量下降,1960年产量最低,1961虽略有上升,但仍不及1958年。(2分)
  ②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自然灾害严重,苏联政府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3分)
5.①“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指教条主义。(2分)
  ②实践。(1分)
  ③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3分)
  ④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6.①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分)
  ②为和平解放台湾,统一祖国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2分)
(四)问答题
1.①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进行大规模剿匪作战。到1950年夏,基本消灭了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土匪。(3分)
  ②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2分)
  ③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巩固了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5分)
2.①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分)
  ②1953~1956年,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和手工业的合作化,个体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4分)
  ③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2分)
3.在阶级斗争上犯的错误:
  ①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把右派定性为敌我矛盾。(2分)
  ②1959年错误发动批判彭德怀等人的“反右倾”斗争。(2分)
  ③1966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1分)
在经济建设上的错误:
  ①1958年提出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1分)
  ②同年还发动了标志“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4.重要决定:
  ①思想上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分)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分)
  ③组织上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和党规党法,严肃党纪,还审查和纠正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2分)
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