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复习指导

  知识联系

  1.本部分(单元)与其他部分(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与各课知识紧密联系。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课)实现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表现出来,搞好国有企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第二课)。发展第三产业要走市场经济道路,提高经济效益(第三课),才能增加国民收入(第五课)。

  2.重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我国生产力状况与我国所有制结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多层次性。这一生产力状况决定了我国只能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实践证明,这一所有制结构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适应我国生产力状况的。
  (2)我国生产力水平与我国的分配方式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根本原因。
  (3)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收缩国有经济战线,有利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其着眼点就是为了搞活国有经济。
  (4)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区别:A、二者含义不同。商品经济是指为交换而生产的经济形态,与它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市场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B、商品经济出现在前,市场经济出现在后,只有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形成市场经济。
  联系:A、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B、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客观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

  疑难解惑

  1.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1)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了新的概括,十六大报告强调: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2)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为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
  (3)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2.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从量上看,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后,国有企业有所减少,但公有制的比重仍占优势。因为集体经济会有更大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会有较大地增加。从质上看,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后,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会得到增强,国有经济将会更有力地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其主导作用也会更大地发挥出来。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只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3.如何认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1)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都可以大胆利用。
  (2)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不同的两个问题。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为谁所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资本如何组织、管理和经营。

  4.在我国,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4)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5)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经济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但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热点阐释

  1.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为各类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阐释]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破坏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关于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完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在内的全面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全面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阐释]
  (1)调整经济结构,必须遵循价值规律,自觉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防止和减少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通过政策、法规等加以引导),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必然选择。
  3.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十五”期间要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等。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特别要把水资源的保护、开发放在突出位置,还要有步骤地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及防沙治沙、草原保护等重要工作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为此,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增加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
  [阐释]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和重要表现。国家要通过加大投入、政策引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东部地区的技术、资金、人才、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和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将会通过市场导向和优化配置而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