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指导


方法指导(下)

二、几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下面几种实验方法是我们中学阶段物理实验中用过的,从方法的角度整理、复习一下,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

  (1)累积法: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周期时我们用的是累积法,即我们不直接测一个周期的时间,而是测3050个周期的总时间,再除以周期数即得周期T的值;“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也用到累积法,即测较远的条纹间距,再除以条纹间隔的数目,得到相邻两明条纹的间距.用累积法的好处是:①相当于进行多次测量而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偶然误差;②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以测单摆的周期为例,我们实验时单摆的摆长大约是1m或不到1m,用停表(最小分度值是0.1s)直接测1个周期的值,只能读出两位有效数字(机械停表的指针是跳跃式前进的,因此不能估读),如1.8s2.0s等,而测30周期总时间,则可读出至少3位有效数字,再除以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得到的周期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就至少有3位.

  用累积法的实验还有很多,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金属丝的直径…

  (2)替代法: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我们就用到了替代法,第一次我们用两个弹簧秤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把结点拉到某一位置,再换成一个弹簧秤,同样拉这个橡皮筋,也把结点拉到同样位置,这说明后一个弹簧秤的拉力与前面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效果相等,因此可以互相替代.对于等效这个问题,应正确理解:所谓效果相等,是对某一方面的效果说的,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等效,仍以合力与分力来说,它们只是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上等效,而在其他方面,例如在产生形变上,二者并不等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不受外力时处于静止状态,两端各受10N拉力,仍处于静止状态,可以说它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弹簧的运动状态都不发生变化,但不受力时弹簧处于原长,两端各受10N拉力时,弹簧要伸长一定的长度,两种情况并不是完全相同.

  用替代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电阻测量等都可以用替代法,我们古代三国时期曹冲称的故事就是替代法的典型实例.

  3)测量的转换:例如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把测物体的速度转换为测物体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即把测速度转换为测长度.

  又如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本应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再根据折射率n=sini/sinr求出折射率,但角度不容易测准确(一般所用的量角器的最小分度是1°,并且测角度时顶点很难对得特别准确),而通过做辅助线的方法可以把测角度转换为测线段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有效数字的位数,即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测量的转换是物理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把比较难直接测量或比较难准确测量的物理量A转换成较容易准确测量的量B,是有一定条件的,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AB间存在着准确的定量关系,这样就可通过测量B的一系列数值,间接地得到A的一系列数值.

  (4)比较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就是把物体与砝码进行比较,砝码的质量是标准的,把被测量与标准的量进行比较,就是比较法.天平是等臂杠杆,因此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不用再进行计算,而是直接读出砝码的质量,它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被测物跟标准量并不相等,而是要根据某种关系进行计算,最常用的是二者间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一定的比例计算即可得出结果,因此常常称为比例法.用比例法测电阻是常见的,当两个电阻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因此两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们的电阻成正比,如果其中的一个电阻是标准电阻,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就可求出.同样,两电阻并联时,由于两端电压相等,通过两支路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只要其中的一个是标准电阻,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即可求出.

  比较法与上面所说的“测量的转换”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比较测量的是同一个物理量,而 “测量的转换”则是转换成测量另外一个物理量.

  (5半值法:或称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时我们用的是半偏法.使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时,为了减小误差,必须使得电流表内阻在整个电路中只占很小比重,满足这可望而不可及的条件,当给电流表并联上电阻箱,并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一半,而干路电流仍可认为不变,从而通过电阻箱的电流与通过电流表的电流相等,则电阻箱的阻值变等于电流表的内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