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中的“文言文阅读”这一项包括如下七条内容:   

    (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 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5 )筛选文中的信息

    ( 6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7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关于此项内容,《说明》还有一句重要的话:“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实际是对考生阅读文言文的总体要求。所谓“浅易”,是与“艰深”相对而言的。《说明》的修订者曾对此有所说明,共列了五条标准: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考查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都较少出现。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及一般说理文,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性著作。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而具体到文言文阅读命题选文,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意首尾完整,具有较强的阅读因素;文笔流光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此外,选段还应同考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这样既便于考查他们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便于考查他们对已有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些话,对我们研究文言文高考命题的原则和思路是很重要的。

    《考试说明》中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近年来文言文题目的选材以传记为主,主要选自《二十四史》,时间跨度越来越大,文章思想性越来越强。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文言散文,小品文(寓言、游记)也会考查。

    高考对文言文阅读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对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既考实词,也考虚词。从近几年的考试内容来看,“常见文言实词”基本上是古今语言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语,常涉及多义词、异义词、同形词、通假字,其中又偏重于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文言虚词的考查趋向于以考查能否分辨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用法的异同为目的;引用教材中的文言文语句,来与所选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作比较;淡化词义的确定而强调用法分析。复习文言词语时,需要对古汉语的一些词法和句法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梳理。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考查考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分析能力,比理解文意难度大。考查内容既有对材料中某一具体问题的考查,也有对材料全方位的考查。在高考题中,“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要求,有时是结合在—起的,特别是后两项,很难截然分开,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近几年这项考查有加强的趋势,以后随着语文注重人文性,势必会加大考查的范围和力度,应引起重视。复习时要注意加强文言文阅读训练,训练中强调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筛选文中重要信息;二是把握主旨,归纳内容要点;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