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现象。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无论是其外形、所吃食物还是生活习性,无不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生物与环境的水乳交融令人咋舌,甚至让人怀疑这是生物长期进化形成的结果。但环境也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当环境发生变化后,那些适应以前环境的生物,很有可能与新环境格格不入而遭到淘汰,幸存下来的是那些适应新环境的生物。正是这不断发生着的变化、再适应使生物不断进化发展,产生我们今天看到的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要想生存下去,还必须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获得所必需的食物,二是防止被其他生物所捕食。例如:食肉动物为了捕到猎物,形成了非常发达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器官。而且有些食肉动物还善于奔跑,这都有利于它们找到食物。而做为被捕食的动物,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它们往往通过身上长刺、打洞、上树躲藏等方式来对付它们的天敌。大部分食草动物都有发达的嗅觉和听觉,这能使它们早早发现食肉动物的企图。而且很多食草动物也很善于奔跑,所以,我们通过电视会经常看到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奔跑比赛。

    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你能发现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如果你家里养宠物的话,你会发现春天或秋天的时候,小猫小狗身上掉下的毛特别多。这是动物换毛的现象,每当到了春天,天气渐渐暖和了,动物会脱掉冬天浓密、柔软的细毛,换上相对粗硬、稀疏、易于散热的粗毛,为度过炎热的夏天做准备。反之,到了秋天动物又会脱掉粗毛,换上保暖的细毛来度过寒冷的冬天。这是动物对温度变化的适应。
    还有没有别的例子?你再找找看……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温度,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生物,必须要适应这个环境中的温度,否则便无法生存下去。例如:在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地区,气候非常的寒冷。生活在这里的动物必须具备一定的御寒能力,否则就会被冻死。而在炎热的热带地区,情况正好相反。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动物必须具备散热的本领。

北极狐耳朵短小、皮毛较厚适应寒冷的气候
大耳狐耳朵较大、皮毛较疏适应炎热的气候

    水分往往是决定生物分布情况的关键因素。干旱地区生物一般比较少,但生活在这里的生物都具有较强的吸收水分和储存水分的能力。

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减少水分蒸腾。茎能储水。
骆驼能够忍耐酷热干燥的环境

    “保护色”这个词用在北极熊这样的猛兽身上似乎有点不合适,但白色的皮毛的确能帮助它隐藏自己,使它更容易捕到猎物,从而免受饥饿的威胁。

    更神奇的是我们称之为“变色龙”的动物的保护色。图中的动物学名叫杰克逊避役,它能随时根据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体色。在海洋中生活着的一些章鱼也具有这种本领。

    拟态是比保护色更有效的隐藏方式。拟态的生物不但身体颜色和周围的环境异常相似,甚至连身体形状也酷似环境中的物体。这些生物如果一动不动地呆在某处,你是很难发现它们的。

    这个在风中挺立的“树枝”其实是一只螳螂,它正耐心等待猎物的到来。
    这团“鸟粪”一定坏了很多鸟的胃口,如果这样,这只像鸟粪的小虫子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也许有些小动物厌倦了这种躲躲藏藏的生活,于是索性摆出决战的架势。一些身上有毒、刺或难闻味道的动物,身体的颜色反倒非常鲜艳。如果有谁尝过这些动物的苦头,那些鲜艳的颜色会帮助它们永远记住教训,以后再也不会招惹这些动物了。所以我们把这种体色称为警戒色。

蜜蜂的样子能让你记住它的毒刺。
    瓢虫其实有辛辣的臭味,尝过它的鸟儿是不会再碰它的。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真是千姿百态、欲说还休。我们这里只是举出很少的几个例子。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例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