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点点击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918日,当时在厦门。鲁迅曾屡屡谈及创作本文时“所处的社会状态”。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写作《朝花夕拾》是“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的时候”。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还说:“后五篇(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却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已经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寄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与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与芜杂的文章”。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著文即以“朝花”的艳丽与单纯,来安慰“夕拾”(即现时,此时)“离奇与芜杂”的思绪。

要点详解

  ①通过对照,表现出非常鲜明的感情色彩

    本文明显可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部分写百草园,一部分写三味书屋。写百草园,作者突出一个“乐”字,百草园的美景、长妈妈讲的惊险动人的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的趣味,都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写三味书屋,则着眼于枯燥无味,三味书屋的陈设是呆板、单调、沉闷的,教学内容艰深难懂,教学方式陈腐守旧,无一不体现出枯燥无味。这样通过两相对照,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我”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表现了“我”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严重不满。

    ②用词精确,绘声绘色

    本文写百草园景物之美,形容词多彩多姿。春夏,观其色“碧绿”,触其面“光滑”,察其形“高大”,闻其声“长吟”,见其状“轻捷”;秋季,品其味“酸甜”。用拟人写油蛉蟋蟀的鸣叫,用比喻写木莲果、何首乌根和覆盆子,无不贴切。

  写百草园孩童之乐,动词生动传神。“扫”、“支”、“撒”、“系”、“牵”、“拉”、“罩”七个动词,就把准备、操作、猎获三个步骤,雪冬捕鸟这一全过程真切地写了出来,使人如临其境。

如何评价文中的私塾先生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是脸上还带着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如何评价这位先生呢?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回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思想,在鲁迅眼里,先生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当然,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私塾教育管理方法的落后性。

  从“三味书屋”的学习中,同学们应当通过鲁迅先生对私塾先生或直接的评价(“方正、质朴、博学”),或言行的描述,准确把握作者对其先生的态度。至于这部分的一些生僻难解的词语,则不必深究。

 
休闲语文
 

  想知道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究竟是什么样子吗?

  跟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少年时期读书处。在都昌坊口11号,与鲁迅的祖居周家老台门隔河南北相望。后来鲁迅在《朝花夕拾》等著作中对三味书屋的塾师寿怀鉴(镜吾)均有记述。

  从鲁迅故居出门东行百余步,过一座南北跨河的小石桥,再往东拐,有一个朝北的黑竹门,里面便是三味书屋。

    这是坐东朝西的三间侧屋,大小与现今小学的一间教室相当。由于受西边正屋高墙的阻挡,书屋虽西首辟有门窗,室内仍显得阴暗潮湿。然而,少年鲁迅从十二岁起就在这里上学读书,前后长达五年之久,而且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书屋正中上方悬挂一块匾额,曰“三味书屋”,系清代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据说梁氏原书“三余书屋”,取“为学当以三余”之义;后由屋主寿峰岚将“余”字改为“味”字。“三味”源出《李淑书目》,曰“诗书为之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匾下是一幅画,画有一颗高大苍劲的古松,一只肥硕的梅花鹿在树下屈腿而伏。松鹿图下循例置长条画桌。两旁屋柱上镌有一副抱对,曰“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也出自梁氏手笔。书屋中间是塾师寿镜吾先生授业用的方桌和木椅,两旁置太师椅和茶几,供来客歇坐。七八张学生的书桌散置。窗前壁下,桌椅式样各异,为学生自备。鲁迅的座位安排在书屋的东北角。书桌右角刻有一寸见方的一个“早”字。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受到先生批评,他就在桌上刻下这个“早”字来警策自己。

    书屋后面有一个很小的园子,后壁匾额书曰“自怡”。园子东墙下有一砖花坛,南端植一丛天竹,北首植一株老腊梅,腊梅已有百余年树龄,每当三九严寒,腊梅花斗雪怒放,书屋内外清香飘逸。园里原有两颗高大的桂花树,后已枯死,现有的两颗系后人补栽。这里是当年书屋学子课间嬉戏游乐的好地方。

    寿镜吾是绍兴城里著名的塾师,方正、质朴而博学。他要求学生很严格,而待人较为宽和,在学生面前不摆先生的架子。发现学生不认真读书,到后园去玩的时候,他只是大声叫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待到大家陆续回来时,他不过瞪几眼,督促大家读书。当学生听话地放声读书时,他自己也开始呤诵他心爱的古赋,微笑着将头仰起,摇着,拗过来,拗过去,显得十分投入,而且很有点幽默感。他也备有戒尺,但不常用。当学生违反塾规时,他只是用戒尺在学生手心上象征性地轻轻扑几下以示惩戒,不像别的塾师,要把学生的手掌拗弯,将手背顶住桌角用力痛打,以示师威。放学时,他亲自把学生送出大门,站在石桥上察看学生在路上是否有打闹情形,直至学生走远,他才放心回书房。如有学生三天不来上学,他必亲自上门询问原因。元旦有学生前来贺年,次日他便造庐回拜,手持名片,在堂前大声道:“寿家拜年!”委实是个深得师道而宽厚仁爱的长者。

    鲁迅对这位严而可亲的老师始终怀有特殊感情。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常给寿先生报告学业,问候起居,先生则必连夜复信。1919年鲁迅举家迁北京后,仍与寿先生鱼雁不断,可惜这些书札往来未能保存下来。离开书屋三十年后,鲁迅在《朝花夕拾》一书中深情回忆了在三味书屋那段读书生活的师生情谊。

    三味书屋很小,给人的思维空间却很大。

 
快乐晋阶
 

阅读“美女蛇”一段,回答问题。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 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找出长妈妈讲的故事的六要素。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的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事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故事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动手

  请同学们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找课外资料,然后汇总资料,自行选择完成下列任务中的一项:

  1.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

  2.制作介绍鲁迅先生的简单网页(或课件)。

  3.完成一份介绍鲁迅先生生平为主题的小报。

  4.制作鲁迅图片资料的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