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文眼”分析文章法

    当你分析一篇新文章时,可能感到无从下手,有一个好方法何不尝试一下,就是训练自己的语感与概括能力,找出文章的“文眼”。

    正如人的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一样,“文眼”是一篇文章的关键所在。虽然只是一个重要的句子或词语,但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借一斑而窥全貌。从这个关键的词句入手,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与脉络层次。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怎样找出《口技》的“文眼”?

    《口技》一文从粗读过程中,我们已知道这是一篇描写精彩的口技表演的文章。既然表演精彩,说明口技艺人有高超的技艺,给了观众意想不到的美妙享受。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开篇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其中要重点把握“善”字。

    一个“善”字,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所在。为什么呢?“会宾客大宴”之隆重场合,文章首末两次强调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之道具简陋;观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之态度虔诚;第二段至第四段对口技表演之精彩描写、观众忘我的反应及作者的赞语,无一不与“善”字有关,无一不因“善”引起。从一“善”字便可解析文章的主旨,可见,这一词就是文章的“文眼”了。

    找出“文眼”的方法很多,如从标题里找、从结构去找、从主旨去找。《口技》就是从主旨上找到“文眼”的。还有找“文眼”时要注意文章的开篇与结尾句,说不定在这里就能找到“文眼”呢。


  场面描写三法

    《口技》除了简短的开篇、结尾外,用了三个自然段描写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描写得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表现了作者高超的描写方法。

    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成功地描写了精彩的表演过程呢?综观起来,主要运用了三种描写手法:鸟瞰与特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以动衬静的描写方法。

  《口技场面描写方法》课件



  《口技》译文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口技》跟读动画

《口技》跟读动画

  《口技》标点质疑

    《口技》是一篇古典美文,三百多年来,其一字一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与赞赏,可还是有人敢于对它的标点提出质疑。果然,用不同的标点对文章的理解就大不相同。你看四川蔡老师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口技》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篇美文。它短小、浅显、故事性强,很适合中学生的认知层次,因而多年来初中教材把它作为了传统篇目。但是文中第 4自然段: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一句中第 2处“逗号”疑为误用,因而导致了长期以来各类语文教参的误译。
且看下面几类教参的译文:
一、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册)77页,对该句的翻译是:“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卷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脚发抖,差点儿抢先逃跑。”
二、在武汉师范学院刘宋川编著的《古代诗文详解》(湖北教育出版社)里,该句的译文是“于是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挥起衣袖,露出手臂,差点儿抢先逃跑。”
三、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诗文译注评析》(307页)对该句的翻译是:“于是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大惊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伸出手臂,两腿打战发抖,几乎想争先逃走。”
不一一枚举,笔者查阅的近10余种资料中,其译文大同小异,无一例外。这些翻译,虽遵循了“信、达、雅”的原则,但忽视了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内涵,故疑点有四:
一、“几欲先走”为何要"奋袖出臂"?这不多余吗?
二、即使古人所穿的是长衫,行动不方便,但“走”前也应是提起下襟,为何要卷起袖子?
三、“奋袖出臂”显然是救火前跃跃欲试的情态,为何成了逃跑前的举动?
四、上文中,口技人不仅表演了失火后“百千人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的悲壮场景,更展现了众人救火声音之逼真。这无疑感染、打动了宾客,为救火之举提供了依据,然而,为何都无动于衷,“几欲先走呢”?
因此,笔者认为:此句反映的是宾客中两类人的不同行径。一是勇者的“奋袖出臂”,准备救火;二是胆小者的怕事,“几欲先走”。而造成理解与翻译失误的根本原因是标点的误用。若将第二处(奋袖出臂之后)的逗号改为分号,其译文应该是:“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无不大惊失色,都离开了座位,有的卷起袖子,露出手臂(准备救火);有的两腿发抖(吓得)几乎争先恐后的逃跑”。
这种翻译,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客人们身临其境,情不自禁之态。显然,这并不影响口技表演者的形象,而且更体现其技艺之精湛。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口技》一文欣赏

    同是清初的蒲松龄,也写了一篇《口技》(见通行十六卷本《聊斋志异》卷十三),记一个女子用口技之术请许多女神来开药方,不过写法与林嗣同的有很大区别:蒲松龄是用细线刻画,林嗣同是用粗线条刻画。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字词用法的积累是很重要的,需要从点滴做起。你不妨试着用下面分类的办法把《口技》中的文言文字词积累起来。

一、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不能 其一处也(说出)

    会宾客大 (举行宴会)

    妇抚儿 (喂奶)

    妇拍儿 之(发出呜呜的声音)

    名词用作状语

    当是时,妇 拍儿声。(用手)

二、古今意义不同

    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恰好)

    但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但:只;闻:听见)

    宾客意 舒, 稍稍 正坐。(少:稍微;稍稍:渐渐)

    虽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即使)

    两 战战,几欲先 。(股:腿;走:跑)

三、文言实词

    群响毕 (停止、消失)

    众妙毕 (准备、完备)

    使有妇人 觉欠伸(受惊)

    明有 巧人曰王叔远(奇异)

    众宾团 。(坐着)

四、通假字:

    满 寂然,无敢哗者。(同“座”)

五、文言虚词

    程度副词

    以为妙 (极点)

    宾客意 舒(稍微)

    范围副词

    人妙 备(全)

    情态副词

    妇拍儿亦 止(渐渐)

六、省略句式

    口技人  屏障中(“坐”后省“于”)



  基础知识题

  一、给黄颜色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 .便有妇人惊 欠伸( )

    A .jué    B .jiào

    2 .中 力拉崩倒之声( )

    A .jiān   B .jiàn

    3 .宾客意 舒( )

    A .shǎo   B .shāo

    4 . 曳 屋 许声( )

    A .xǔ      B .hǔ

    5 .两股战战, 欲先走( )

    A .jǐ      B .jī

    6 .夫 声起( )

    A .hān     B .hōu

    7 .夫 大儿声( )

    A .chì     B .chī

    8 .满坐宾客无不伸 ,侧目( )

    A .jìnɡ     B .jǐnɡ

    9 . 屋许许声( )

    A .yè     B .zhuài

    10 .盆器 侧( )

    A .qǐnɡ     B .qīnɡ

  二、对下边句子中的词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内。

    1 . 虽 (虽然)人有百手( )

    2 . 会 (适逢)宾客 大宴 (举行宴会)( )

    3 . 但 (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4 .两 股 (大腿)战战( )

    5 .不能 名 (说出)其一处( )

    6 .几欲先 走 (行走)( )

    7 .当 是 (这)时,妇手拍儿声( )

    8 .妇抚儿 乳 (吃奶)( )

    9 .中 间 (其中)力拉崩倒之声( )

    10 .京中有 善 (擅长)口技者( )

  三、下面语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哪一句?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 )

    A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

    B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C .妇扶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

    D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课外语段阅读题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十九年),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 (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虞初续志·郭猫儿》)

  1 .根据上下文意思,解释下列字词。

    ①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藻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历历不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选文中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从选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这段口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