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引起的思考

    看看下面这段视频,你认为男主角说的有科学依据吗?

    这段影像资料是贺岁影片《不见不散》中的一段,男主角设想炸开喜马拉雅山,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湿暖气流引入我国内地,从而使得我国西北部地区改变气候干旱的现状。也许你会觉得很好笑,这只不过是男主角的异想天开,在现实中实现的可能不大,但是这种想象力是可以理解的,它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现象――高大的地形区会对自然环境影响巨大。而一旦地形、地势发生了改变,那么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设想一下:

    如果把我国的地势东西颠倒一下,那么会对我国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回忆一下,地形、地势对环境的影响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形、地势对环境的影响

    在初一的学习中我们就已经学习过,地形、地势会影响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巨大,这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到了,比如:

    高大地形区会阻隔气流的运动,从而使得地形区两侧的气温、降水发生巨大的变化。

点击这里全屏展示
    高大地形区内的气温、降水也会随着地势的变化而产生差异。

点击这里全屏展示

    同时,地形、地势还会影响河流的流向,从而影响某一个地区的水能资源分布。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地形、地势会对交通、建筑、风俗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

    观察分析地图,总结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这里,做一次中国地形区的漫游。这样你会对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个更直观的认识。(注意键盘和鼠标配合控制哦)

点击图片观看大图
(点击图片观看大图)

    我们可从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地势特点的答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为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从地形种类上看,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地形齐全,而且每种地形都占一定的比例,其中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最广,占全国领土面积的2/3。

    假设地势东高西低――探究地势的影响

    到这里我们再把前面的问题提出来:如果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状况东西排列的顺序相反地,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几个思路:
    1.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内地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从而调节了气候。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俗语说“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使许多河流沿着地势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如长江、黄河。
    3.地势对水能资源蕴藏的影响――在地势阶梯的分解处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影响,看看你能不能够发现。

    习题精选
    1.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图形是()
    2.下图是我国北纬36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标出东、西方向。
    (2)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______,大致呈______级阶梯分布,在图上填写阶梯的名称。
    (3)试判断图上字母所代表的地形类型: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4)青藏高原位于第______级阶梯,位于这一阶梯的少数民族主要是______族。
    (5)我国的第______级地势阶梯中,地形类型最多。
    (6)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气候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河流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1)略
(2)西高东低  三  略     
(3)高原 高原、盆地 山脉 平原、丘陵
(4)1  藏族
(5)三
(6)有利于海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主要大河顺地势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使许多大河流经阶梯过渡地段,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知识拓展  

    山是指有顶峰、山坡和山麓三部分的高地。高度一般高出当地平原500米以上,一般比高(即相对高度)大于300米。山地是山分布的地区,如果山地呈带状分布时,称为“山带”。山脉则是具有明显走向的山地;如果山地具有明显走向的峰线时,称为“山岭”。所以,山岭可以是不长的,因而山岭和山脉不同。几条走向相同的山脉组成一个山系。这样,山带和山系之内就可以有丘陵、盆地、河谷间杂其间。例如长白山是一条山脉,而南岭就不能称为山脉,而只能称为山地,这是因为南岭没有明显的走向。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达33%,因此,山地开发是我国科学研究上一个主要课题。
    山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多雨和寒冷。一般来说,地势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因此,高山上终年有冰雪,每形成冰川地形。中等山地(中山)又每成为雨量中心地区。例如安徽黄山就是长江中下游的雨量中心区之一。这是因为山下气流沿山坡上升时,气温变冷,相对湿度变大,终至成云致雨。因此,山地上一般具有多云雾和多雨的特点。这也是河流多发源于山地的原因。
    人们按照山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就可以把山地再分出高山、中山和低山来。一般把在雪线(终年积雪的界线)以上的山地称为高山;雪线以下,高寒多雨,林木草坡茂盛地区称为中山,也是河源地点;山地气候和平原区或丘陵区差别不大的,多雨的不高山地称为低山。由于山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各个山地雪线、林木上限线、截留雨量高度线都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国各地的高山、中山、低山标准也不相同。例如在南方山地上,600米高处即可截留雨量,在300米处的气温已下降,因此,低山可用比高300米来确定;中山可用600米以上,即800米处确定。在北方则截留雨量线上升到800~900米山地,故1000米以上才能定为中山。又如雪线在我国东南部最低可降至4000米,而在我国西北部却高达5000米以上,所以说,高山的划分各地不尽相同。总之,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全国各地的山地,而应该因地制宜。但是,为了方便统计起见,我国通行标准是1000米为中山和低山分界;3500米为中山和高山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