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所选四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用充满想像力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让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中去吧。学习时,要在熟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像,体会诗的优美意境,领悟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做到准确背诵和默写。

1.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372),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词赋,事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优秀的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有《陶渊明集》。《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

2.王维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精绘画,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3.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由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突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其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4.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5.田园诗

中国晋宋时期陶渊明开创的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样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和《桃花源诗》是其代表作品。其中,《归园田居》通过牧歌式的田园生活的描绘,表现诗人弃官归隐、摆脱仕途后无限轻松愉快的心情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桃花源诗》是田园诗的一个发展。从田园到桃花源,反映诗人对理想的进一步探求。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上自然淳真,富有意境,韵味隽永,读来好似一股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它的出现,不仅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对唐代田园诗派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影响。

6.边塞诗

隋唐以来的一百多年中,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那么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助功名的新出路。

在这些社会历史条件下,从隋代以来,边塞诗不断增多,四杰和陈子昂对边塞诗又有新的发展。到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诗人们共同注意的主题。但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有边塞生活体验的高适和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也有值得注意的成绩。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大大地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边塞诗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读这类诗,就像小时候读《水浒》。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读这类诗又会生出无尽的叹息。一类是反映战况或边塞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