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之旅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最先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了。你也一定听说过真金不怕火炼,那你是否想过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吧。
       
 
 
 
 
       
生活中生锈的铁钉
  保加利亚考古发现公元前5世纪的金面具,金面具完好如初。

  考古人员在三国时期的古墓中发掘出这个铜镜,直径十多厘米, 出土时仍保持完好,光可鉴人。


    你能从上面的图中看出什么问题呢?这几副图引发我们的深思。埋在地下几千年的金面具依然完好如初?而几千年的铜镜表面也只产生了一层铜绿?我们熟悉的金属铁,同样为金属,它的表面却很容易就锈迹斑斑了,为什么呢?
  运用今天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帮你解答这个问题。

铁锈、铜绿的产生是由于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原故。而金完好如初,正说明了金不易与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可以说,金的化学性质不如铜、铁活泼。在化学上,金属的活泼程度,又可称为金属的活动性。
由此,我们可以说,金的活动性比铜、铁差。
如果让我们给它们三个的活动性排个顺序的话,那就是:铁
>>金。

 
 
推而广之
  到今天为止,大家已经知道了不少种类的金属,如金、银、铜、铁、锌、镁、锡、钾、钙、钠等等。那么这些金属如果按金属活动性排出一个顺序,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几组实验吧。
还记得这组实验吗?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如果由你来说出镁和铁的活动性顺序,那将是( )>( )。

  通过对比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差异,我们可以找出哪些金属是比较活泼的,哪些是较不活泼的。就像上面的一组实验,镁在空气中就可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铁则需要在纯净的氧气中才能发生剧烈反应。镁的反应条件比较容易达到,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铁活泼。它们的活动性顺序是:镁>铁。

  同理,我们还可以通过在相同条件下,对比不同金属的反应状况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我们已经知道一些金属是可以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接下来看看下面的实验:

 
     
     
从左到右:镁、锌、铁、铜
 

  在对实验的观察、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金属间相互的活动性顺序。由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在相同的条件下,镁的反应最猛烈、锌次之,铁也能反应,但不如镁、锌剧烈,铜不能和盐酸反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镁>>>铜。

 
 
总结规律
  观察和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前辈们正是用这样的方法帮我们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真理。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科学规律,常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
       
       

  由上面的顺序表,我想你已经明白了真金为什么不怕火炼了。金是常见金属中最不活泼的,即使是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所以才会有真金不怕火炼的说法。这也是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得出的真知呢!

 
 
深入思考
 

  说到这里,也许你还会有些疑问,金属铝、锌、铁是我们常见的几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和锌是排在铁前面的,也就是它们比铁的化学性质活泼。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锈蚀的铁制品,但却从没看到过“铝生锈”和“锌生锈”,这又如何解释呢?

  如果你身边能找到一块铝片或铝条,不防先来做个小实验吧。

  取一块铝片(或铝条),用细砂纸打磨其部分位置,观察没有打磨及打磨部分的色泽。

  你会发现铝打磨后的色泽比没有打磨的色泽更光亮。过一段时间,两者色泽又变得一样。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其实啊,铝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它在空气中很快就会被氧化,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氧化铝),这层氧化膜结构致密,会保护里面的铝不被进一步氧化。我们生活中所见的铝都是披着一层“外衣”的。只有打磨后我们才能短暂的看到它的真面目。如果你想进一步的观察到这层外衣的存在,不防一起来看下面的实验。

 
     
 
趣味实验:熔化的铝为什么不能滴下?
 
     
     
 
趣味实验:毛刷实验——观察铝与氧气的快速反应
 
     

  金属锌、金属镁与铝相似,在空气中也会在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所以我们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先将镁条打磨,为的就是去掉其表面的氧化膜。正是由于这些氧化膜的存在,才保护了金属不被进一步氧化,不至于像铁那样一步步被锈吞蚀。